立秋已至,静待清凉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骆倩雯 美编 张迪 8月7日,静待清凉迎来立秋节气,立秋已至这是立秋已至“二十四节气”的第13个节气,也是静待清凉秋季的第一个节气。自此,立秋已至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瑟成熟。立秋已至 但立秋并不是静待清凉酷热与凉爽的分水岭,也并不代表酷热天气就此结束,立秋已至目前还处在暑热时段,立秋已至尚未出暑,静待清凉初秋期间的立秋已至天气仍然很热。所以,立秋已至立秋可以说是静待清凉揪着最热的尾巴来到我们面前。 气象资料表明,立秋已至这种炎热的立秋已至气候,往往要延续到9月的中下旬。人们真正感觉到秋天的凉爽,一般要到白露节气之后。 进入秋季后,气候由夏季的多雨湿热过渡向秋季的少雨干燥。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万物随阳气下沉而逐渐萧落。秋季最明显的变化,是草木的叶子从繁茂的绿色到发黄并开始落叶,庄稼则开始成熟。 立秋有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意思是说立秋过后,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夏天中的热风;接着,早晨会有雾气产生,并且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实际上,我国多数地方立秋至处暑这时段还是很闷热,并没有“凉风至”、“白露生”、“寒蝉鸣”等现象。据二十四节气排序,立秋后还有处暑节气,“处暑”是出暑的意思,立秋期间尚未出暑。所谓”热在三伏“,“三伏”中的末伏还在立秋节气之后。 立秋是古时“四时八节”之一,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还有“贴秋膘”“咬秋”等习俗。 “贴秋膘”是立秋最为重要的习俗之一。人们会拿立秋这天的体重和立夏时进行对比,以此来检验肥瘦,瘦了就需要“补”,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当然首选吃肉,“以肉贴膘”。但如今“贴秋膘”并不适合所有人,盲目进补可能会适得其反。对大多数人来说,“贴秋膘”不能只是大鱼大肉,长肉膘,应该根据自身体质选择秋补方案,从滋阴润燥、生津养阴、补益气血等多方面来“贴”,合理补充人体所需的蛋白质、维生素等各种营养素,控制脂肪、盐、糖的摄入量,以此增强抵抗力。 立秋还有个有意思的说法,人们常说,“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就是以立秋时刻出现在午前定为早立秋,出现在午后为晚立秋。晚立秋天气会很热。甚至还以进入立秋的单双日划分为“公母”,公秋凉,母秋热,反映了人们对秋凉的企盼,对“秋老虎”炎热的惧怕。 实际上,这只是一个民间的说法,没有科学依据。通过对历史上20年的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发现立秋后的气温高低和立秋早晚没有任何关系。特别是近些年来,多次出现早立秋后的气温明显高于历史气候平均值,甚至出现历史极高值情况。很多农谚和民俗说法存在一定偶然性,但缺乏科学依据。因此,今年的立秋时间是20时28分,也并不意味着就真的会秋后“热死牛”。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保险公司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应符合7大要求 可提供的产品明确
-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采油班长刘丽:当好新时代创新型产业工人
- 外媒:水果、蔬菜、豆类等抗炎类饮食可以降低患老年痴呆症风险
- 中柬在基础设施等领域签署十多项合作文件
- COP27“加时”两天后落幕:发展中国家呼声终获重视,气候融资仍需跟进
- 个人养老金时代到来 养老金将迎新变局
- 欧洲制造业成本上升 中国化工业迎来机遇
- 重磅!金融十六条出台,房地产迎来政策强心剂!
- 外盘头条:纽约联储行长透露利率将超3.5% 瑞信再次下调全球股票评级 警告前方将有更多痛苦
- 吴松泉:加快布局下一代新能源汽车技术
- 上海嘉定的境外输入密接是什么情况?上海发布回应
- 人民币持续拉升!在岸日内升值近800点,离岸升破7.05
- 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委原常委、统战部长泽仁俊美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 光大期货【锡】:市场风偏提升 导致价格上行
- 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 永辉超市因塑料袋不合格被罚2.6万
- LPR连续3月按兵不动 “稳楼市”效果待显
- 马斯克的推特闹剧
- 珠海航展“新利器”令外界瞩目
- 个人养老金系统搭建有序推进 银行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