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善文:住户部门资产负债表的罕见收缩意味着什么
原标题:高善文:住户部门资产负债表的高善罕见收缩意味着什么 一个较大可能性是,市场已经较为充分地吸收了疫情的文住味冲击,以及行业监管政策的户部影响。 2022年的门资中国资本市场跌宕起伏,出人预料,产负但仔细回味,债表其展开过程倒也合情合理。见收 基于可得数据,缩意我们知道,高善2022年中国住户部门出现了广泛的文住味资产负债表收缩,其变化多年未见。户部这一新的门资行为模式产生了许多后果,原因也耐人寻味。产负 具体来看,债表一方面住户储蓄率在2022年上升了超过3个百分点,见收这伴随着消费减速和可选消费的明显下降。 另一方面,住户显著降低了资产负债表的风险暴露,在降低负债的同时,大幅度减少了股票和房地产等风险资产的持有,并系统性地增加了存款、货币基金等低风险资产的配置。 相对于可支配收入而言,在资金流量意义上,这些资产类别的调整幅度,数倍于住户储蓄率的上升。换句话说,住户部门不但将增加的储蓄全部配置到存款类科目中,而且大幅度减持了股票和房地产科目,并将所得资金转配到存款类科目。 从宏观上看,这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市场的反常表现,即在没有明显流动性紧缩的背景下,市场出现了持续大幅度的下跌,这在历史上十分罕见。 此外,由于住户对低风险资产的追逐,存款高速增长,短端利率明显下沉,但这并不表明货币政策十分宽松。相反,由于此时中性利率下降,政策性利率必须显著降低,并明显低于中性利率,才能起到支持经济的作用,而实际情况似乎并非如此。 为什么住户部门在2022年出现了全面的资产负债表收缩?真实的原因仍然不清楚,但我们至少可以提出三个方面的假说: 一是持续几年的疫情损害了住户的资产负债表,以及对未来收入增长的预期。 二是房地产调控的强化和普遍的收缩压力促成了房地产市场趋势正在逆转的预期。 三是一些行业监管政策影响了对广泛经济环境和长期增长的预期。 在这样的条件下,一些地缘政治事件或其他风险事件的冲击很容易被放大,从而加剧市场调整,例如俄乌冲突在2~3月份对市场形成了明显的交易冲击,此后市场又经历了1~2个月的时间才完全吸收这一事件。在正常的市场环境下,类似事件导致的市场调整幅度也许会更小,时间也更短。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评估住户资产负债表调整趋势以及对市场的影响? 从交易情况来观察,一个比较大的可能性是:市场已经较为充分地吸收了疫情的冲击,以及行业监管政策的影响。 从政策信号看,对平台经济的监管正在从集中整改转向常态化,红绿灯式的监管体系有望加快落地。随着政策不确定性的消除,行业最困难的时期正在过去。市场对利空冲击已经明显钝化。 一个更大的问题是如何评估房地产市场。房地产行业面临的流动性压力仍然显著,短期内变数仍然存在。但需要看到,一方面,随着首套房贷款利率下调,因城施策政策弹性提升,以及信贷支持和信用增进措施的扩大,政府的干预力度越来越大,针对性也越来越强;另一方面,成交量筑底迹象开始显现。尽管行业面临的困难仍然很大,但有利因素正在逐步积累。 更加重要的是,从房地产投资占经济的比重,以及大体估算的存货堆积情况看,房地产领域并没有出现严重的趋势性过剩供应。再加上多年以来政府对房地产风险高度警惕,银行资产负债表的风险暴露受到严格控制,经受住了过去一年多的市场压力测试,其信用创造能力仍然正常。 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房地产调整引发系统性风险的根源,也进一步暗示房地产市场的压力将主要表现为行业供给侧的出清和经营模式的转型,尽管在流动性压力蔓延的过程中,存在供给过度收缩和部分企业被误伤的风险。 从2018年的贸易摩擦和2022年俄乌冲突的实践看,金融市场短期内倾向于高估地缘政治因素的冲击,低估市场主体的适应能力和经济体的应对弹性。 如果我们认为2022年中国资本市场的主要脉络是住户资产负债表收缩与地缘政治冲击的交互作用,那么判断市场目前处境和长期趋势的关键即在于:住户资产负债表的收缩在多大程度上具有长期性?以及企业长期盈利增长的趋势是否发生了转折? 尽管短期内疫情、房地产等领域的发展仍然存在不确定性,但其影响在较大程度上已经得到吸收,更重要的是从长期角度看,这些事件更可能是一次性的。 在制造业领域,2015年以来由民营企业主导的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在加速展开,表现为在电子设备、新能源和电动汽车等领域竞争力的巨大提升和国际市场份额的显著扩大,并有效地反映在资本市场的股价表现上。 随着中美在技术领域竞争的加剧,基于自主安全可控的原则,依托新型举国体制和超大规模国内市场,政府正在加大对关键技术及核心零部件的投入和攻关,这些变化对产业升级的影响无疑需要得到市场的进一步重视。 从这些讨论来看,似乎可以认为,尽管短期走向充满不确定性,但目前市场已经处于明显偏低的水平,长期必将经历向合理更高水平的均值回复,其基础在于住户资产负债表的再次扩张,以及企业部门继续维持过去多年所展示的竞争力和创造力。 这些情况也再次表明,维持住户、企业和金融机构强健的资产负债表,加强宏观政策框架和经济制度的稳定性、连续性和可预见性,灵活务实地调整短期政策以应对各种内外冲击,是经济和资本市场具有强大韧性的坚实基础,值得市场参与者认真思考。 (作者系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学术委员、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第一财经获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 最近发表
-
- 坚持“捡面包渣”精神 邹维娜“挂帅”华安乾煜
-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 岸田文雄供奉贡品
- 上市首日破发!中一科技开盘大跌25%,中一签开盘卖出亏2万元,17386户股民懵了
- 被罚4万元!他在海上干了啥?
- 最强压迫感公厕!1次10元,付费后倒计时 网友:上个厕所还要争分夺秒
- 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与会嘉宾共论企业绿色低碳转型
- 易纲: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支持实体经济
- “当自己被戴上手铐时,我猛然惊醒”——海南高院一法官受贿两千多万元被判15年
- 联合利华旗下洗护品牌The Laundress发布中国市场产品召回公告
- 个人养老金来了!每年1.2万,用于购买符合规定的4类理财产品 哪些养老FOF会入围?十大基金公司怎么看|附表
- 随机阅读
-
- 中国银行行长刘金:国际投资结构与机制加速演变 直接投资面临结构性调整
- 重磅!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证监会:抓紧制定出台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募基金配套规则制度
- 带你从0到1学期货:初入期货市场,选择什么品种更明智呢?
- 个人养老金制度即将出炉:每年缴纳上限1.2万 可自主选择购买金融产品
- 刘强东:明年1月起京东高管降薪10%-20%、100亿投向基层员工
- 家政人员自述其服务的老人在家中饿死?警方:系编造 编造者已被处罚
- 个人养老金开启保险业新思维:一个账号+多种金融产品+封闭运营,每年最多缴纳1.2万
- 上海:对紧急情况就诊孕产妇建立120绿色通道,优先安排转运
- 摩根大通:瑞信理财业务资金持续外流令人担忧
- 田洪良:主要货币短线操作指南
- 申通快递员被投诉后竟上门打人 警方:拘留15天!罚500元!
- 上海辟谣市民收到了假的连花清瘟胶囊:实际是新老包装更换
- 违规操作客户证券账户 平安证券辽宁分公司一员工收警示函
- 头疼!知网何去何从
- 上海嘉定殡仪馆违规不提供服务,3人被问责
- 上海生活保障物资屡曝质量问题?半月谈:免费不等于免责!
- 人民满意,是对“以人民为中心”的最好诠释
- 新一轮猪周期开启的“四个特征”
- 重磅!个人养老金制度出炉 每人每年缴纳上限1.2万
- 马克龙勒庞大选前辩论,俄罗斯成重点
- 搜索
-